在女性健康的话题中,宫颈癌始终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存在。据统计,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 。不过幸运的是,宫颈癌也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、可早防早治的癌症。而在宫颈癌的筛查中,TCT 和 HPV 检测是两项重要手段,它们究竟谁才是我们对抗宫颈癌的 “守护符” 呢?今天就带大家一探究竟。
宫颈癌
TCT 检测:宫颈细胞的 “侦察兵”
+HPV 筛查:揪出宫颈癌的 “元凶”+
一、TCT 检测:宫颈细胞的 “侦察兵”
TCT 检测,也就是液基薄层细胞检测。与传统的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,它就像一个更加敏锐的 “侦察兵”,显著提高了标本的满意度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 。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,TCT 宫颈防癌筛查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能达到 90% 以上 。
这意味着什么呢?它不仅能发现癌前病变,还能揪出微生物感染,像霉菌、滴虫、衣原体等都逃不过它的 “法眼”。简单来说,TCT 检测主要是看宫颈上皮细胞是否存在病变,通过对宫颈细胞的细致检查,为我们提供宫颈健康的重要线索。
二、HPV 筛查:揪出宫颈癌的 “元凶”
HPV 筛查,即人乳头瘤病毒检测。HPV 病毒家族庞大,其中高危型 HPV 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,像大家熟知的尖锐湿疣,就是由低危型 HPV 搞的鬼 。但更可怕的是,临床研究发现高危型 HPV 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 “元凶”。
也就是说,宫颈癌大多是由于 HPV 病毒持续感染引发的病变。通过 HPV 筛查,我们能直接找到这个可能引发宫颈癌的 “罪魁祸首”,从而做到早发现、早阻断、早治疗,将宫颈癌的隐患扼杀在摇篮里。

专业
两者联合,双重守护
看到这儿,可能有人会问:“TCT 和 HPV 检测,到底该选哪个呢?” 其实,这两者并非是二选一的关系,而是相辅相成的 “最佳拍档”。
单独的 TCT 检测,有时可能会遗漏一些病变细胞;而单独的 HPV 检测,即便发现了高危型 HPV 感染,也不能确切知道宫颈细胞是否已经发生了病变。但如果将 TCT 和 HPV 检测联合起来,就相当于给宫颈健康上了 “双保险”。既能通过 HPV 检测发现潜在的病毒感染风险,又能借助 TCT 检测了解宫颈细胞的实际病变情况 。
HPV
读懂筛查报告,心中有数
做完检测后,拿到报告的那一刻,很多人看着上面的专业术语一头雾水。别慌,下面就给大家简单解读一下常见的报告结果:
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(NILM)
这是个好消息,说明宫颈细胞正常,无需特殊处理,继续保持定期筛查就行。

炎症(包括轻度、中度、重度炎症 )
提示可能有宫颈炎,基本可以排除恶性病变,但最好到医院进一步检查,医生会根据炎症类型制定治疗方案。
ASC - US(非典型意义的鳞状细胞或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)
这个结果意味着不确定这些信息是否异常。如果 HPV 阴性,且没有症状(如阴道不规则出血等),可以观察 1 年后复查 TCT;如果有症状,提示可能有炎症,可抗炎治疗 3 - 6 个月后复查 TCT;要是 HPV 阳性,建议进行阴道镜 + 宫颈活检。
其他异常结果
像 ASC - H(非典型鳞状细胞不排除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)、LSIL(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)、HSIL(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)、AGC(非典型腺细胞 )等,都提示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风险,一般都需要进一步检查,比如查高危型 HPV ,并进行阴道镜 + 宫颈活检等,以便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。
宫颈癌虽然可怕,但只要我们重视筛查,正确认识 TCT 和 HPV 检测,定期给自己的宫颈健康做 “体检”,就能大大降低患病风险。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重视自身健康,让 TCT 和 HPV 检测成为我们对抗宫颈癌的有力 “守护符”,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