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后子宫脱垂、阴道疼痛…原来都是这些惹的祸
2025-03-02 10:23  来源:济南艾玛妇产医院

  子宫脱垂属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,生完宝宝的妈妈们大多会有盆底功能损伤,只是轻重程度不同,如果没有及时发现,平时生活方面也不注意,随着时间的流逝,症状就会越来越重。

  什么是子宫脱垂?

 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的位置沿着阴道下降,宫颈外口达到坐骨棘水平以下,严重时甚至会整个子宫都脱出阴道口以外。简单理解,就是子宫从以前的位置掉下来了。

  女性的骨盆底是由很多的肌肉及筋膜构成,这些结构在骨盆下部有力支持着女性生殖器官,就像一张强有力的网兜,把这些器官稳稳的托在正常的解剖部位,当盆底结构发生损伤时,这个网兜就失去了支撑作用,导致一系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,子宫脱垂就是其中的一种。

  造成盆底功能损伤的原因有很多种,怀孕、分娩是其中的主要因素。怀孕时随着孕周增加,胎儿体重逐渐增加,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,使盆底肌肉处在持续受压中,再加上激素水平变化会使盆底肌肉及筋膜松弛,而分娩时会加重上述过程,尤其是怀孕、分娩次数较多的女性,发生子宫脱垂的概率也会上升。

  有一点要提醒大家,这个问题不仅仅只有顺产的妈妈们才会遇到,剖宫产的妈妈也会有,因此所以产后的妈妈们都要注意。

  产后做这些动作,真的要当心

  很多产后的妈妈,尤其是顺产的妈妈,恢复比较快,很快就能下地走路,甚至是抱宝宝了,所以感觉自己恢复了,或多或少就会承担一些家务劳动。

  虽然觉得体力恢复了,不适感也比较轻了,但妈妈们可别太心大,许多动作也会在无形中影响盆底结构,比如长时期下蹲擦地板、站立、抱宝宝、提重物等,因为这些动作和姿势会导致腹部压力增加。其中站>蹲>坐>卧。所以,长期站立做一些劳动更容易发生子宫脱垂。

  因此,为了保护盆底,产后妈妈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这样做:

  1、给宝宝洗澡的时候,不要蹲着,放一个小板凳在澡盆边上,坐着给宝宝清洗;

  2、带宝宝出门的时候,使用推车,不要长时间抱着孩子行走或站立,日常在家里抱宝宝的时候,也要避免站着抱,坐着或者躺着抱;

  3、尽量不要提重物,外出购物后,使用推车将物品推到有人接应或者停车的位置,避免长时间拎着沉重的购物袋行走;

  4、避免需要久站或托举重物、长时间下蹲的工作和家务劳动。

  产后预防子宫脱垂,要做好这些

  1、注意营养均衡,当身体营养摄入不足时,盆腔内组织松弛,也会引起子宫脱垂。

  2、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,防止便秘,有咳嗽时及时治疗,因为这些行为都会增加腹压,给盆底组织造成负担。

  3、产后 42 天复查,评估盆底功能,积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,在家进行凯格尔运动锻炼帮助恢复盆底功能。

  特别要提醒大家的是,等到真的发展到子宫脱垂时,说明病情已经比较重了,所以咱们最好早发现早治疗。平时如果有下面这些症状时,很可能意味着盆底出了问题,尽早去医院:

  咳嗽、大笑、运动时感觉小便漏出;

  产后性生活质量变差,阴道松弛;

  腰背酸痛或下腹有酸胀感。病情比较轻的时候多数没有症状,病情加重时会有不同程度的腰骶部疼痛或下坠感。

  阴道口有像肉一样的东西掉出来,尤其是用力向下屏气或大便、搬重物时会更明显。

* 推荐阅读
  • 持续多年确诊HPV高危阳性感染?这次你
  • 产后子宫脱垂、阴道疼痛…原来都是这
  • 两癌筛查,双人同行一人免单!
  • 私密抗衰:始于粘膜,终于盆底!
  • “大畸形”筛查一切正常,还需要做胎